在这个万物皆已“定型”的时代,“新一代”的身影依然不断涌现。他们挑选心爱之物,雕琢出独属于自己的世界。其中一个男孩,用热烈浇灌出属于19岁的自由——他就是CORTIS的JAMES。

在正式出道前,你就已经为去年的热门金曲之一——ILLIT《Magnetic》表演的hook部分设计了标志性手势呢。
JAMES:关于这个嘛,(笑)那天听到制作人Slow Rabbit播放的《Magnetic》时,我顿时感觉到一股磁铁般的吸引力,于是就做出了这个动作(示范《Magnetic》的标志性手势),没想到制作人特别喜欢。MARTIN还用手机拍了下来,后来便被纳入了正式的舞蹈动作。平时参与其他编舞时,我通常会反复思考和设计。但那次是在创作旋律时灵感迸发,直接转化为了舞蹈动作,对我来说也是一次震撼又新奇的创作体验。

你现在才十几岁,但舞蹈和音乐似乎已经融入你的日常生活了。
JAMES:小的时候,家里总是流淌着音乐。父亲喜欢Queen、Bee Gees、Bon Jovi这样的摇滚乐队,母亲则非常喜欢Eminem。通常清晨醒来便有音乐相伴;放学坐车回家的路上,我听的是Beyoncé、Michael Jackson的音乐;冰球比赛前或考试前,我会听古典乐。后来看了Michael Jackson的表演,我就很想学跳舞,便跑去问父亲。但父亲相信“iPad可以解决一切”,(笑)所以他还是和以前一样回答我:“先用iPad学。”(笑)于是我先用iPad学习了一段时间,等到觉得“嗯,差不多可以了”的时候,才去上了舞蹈课。冰球和游泳也是一样,父亲都会让我先用iPad学学看,我便整天盯着iPad练习。(笑)不过父亲也会默默地用心指导我,我现在还记得我们在家进行想象训练的场景。

用iPad学习体育项目,这种经历可不多见呢。(笑)听说你还练了五年跆拳道,冰球打得也很棒,甚至能达到准职业选手的水平。
JAMES:我小时候体质比较弱,父母担心我的身体,就把我送进了一所能亲近大自然的小学。学校藏在深林之中,四周蝴蝶飞舞,附近还有猴子出没。(笑)他们让我去练跆拳道、打冰球,大概是想让我变得强壮些。说实话,我觉得自己刚开始做任何事时,天赋都不是特别突出。起初通常都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冰球也是,我真的为之付出了很多努力。

你十几岁就能写歌、指导表演了,但对自己的要求依然十分严格呢。这一点和你凡事都靠自学的经历也很契合。
JAMES:我觉得这可能源于父亲一直以来对我的教导——凡事靠自己解决才能成长。他会让我自己先尝试,必要时再提问。父亲的品位也非常独特。他房间里有很多玩具,还有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他经常自己待在房间里做纸质模型。我还看过父亲大学时拍的很多照片,还有做过的项目。所以,我也自然而然地开始画画、参加比赛,音乐方面也深受父亲影响。在视频创作上,我也希望能形成自己的风格。我从父亲身上领悟到,无论多大都要保持童心,这样才能持续创作。

听说你在来韩国之前,曾在多个国家生活过,这种经历应该也会对你产生一定影响吧。
JAMES:我的家人都来自不同的地方。全家人一起吃饭时,因为各种语言我都会说,所以一会儿要对这个人说中文,一会儿又对那个人说英文,还得跟另一个人说泰语,确实有点累人。(笑)不过这也是一种非常特别的体验。

在这么多不同的地方生活之后,又来到韩国当练习生,这应该也是一段全新的经历吧。
JAMES:我之前在台北和曼谷两地生活,参加试镜后便来到了韩国。我母亲是防弹少年团前辈们的粉丝,尤其喜欢Jimin前辈。(笑)所以,刚进公司看到前辈们时,真的觉得既梦幻又神奇。加入BIGHIT MUSIC后,我随即就被分进了出道组,起初还有点不太习惯和大家一起住宿舍的生活。我比较注重个人时间,但大家在一起时,宿舍里总是热热闹闹的,所以我就买了一副好耳机。(笑)不过,制定练习计划、不断思考并提升自己的这个过程,我觉得很适合我,和父亲教导我的方式也非常契合。从这方面来说,我觉得还是很棒的。(笑)

作为组合里的大哥,在和成员们拉近距离的过程中,应该也经历了很多吧。
JAMES:是的。第一次见到他们是在两三年前嘛,我第一反应就是“好小啊”。其实MARTIN那时候个子还没现在这么高,(笑)后来他越长越高,(视线逐渐上移)心里忍不住惊讶“诶?”(笑)SEONGHYEON和KEONHO也是,慢慢就觉得“诶?”翻看以前的照片时,会感叹大家都变了很多。和成员们刚认识时,因为MARTIN个子比较高,我就会思考如何让他的舞蹈动作更好看;而KEONHO和SEONGHYEON当时舞蹈基础还比较弱。坦白说,刚开始时我心里挺急的,对弟弟们也有点严格。不过,月末评估时,我们有好几次都一起练习我编的舞蹈。那时我经常思考:怎样才能让他们学起来更轻松、怎样设计队形才能更有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越来越了解彼此。

据我所知,从CORTIS的音乐、表演和视频,到专辑配色甚至周边商品的细节部分,都加入了成员们的意见。大家各自的个性都非常鲜明,整合意见的过程会不会很难?
JAMES:确实很难。(笑)我们五个人很少有想法完全一致的情况,所以通常需要花大量时间思考和讨论。比如,MARTIN思虑比较周全深刻,而我在创作时喜欢尽量放空自己。起初,我以为这样不同的视角可能难以契合,但现在我却觉得很棒,因为这让我看到了自己以前不曾察觉的东西。此外,JUHOON看待一切事物都很客观,SEONGHYEON则有着自己鲜明的世界观,KEONHO会思考如何让我们展现出更加独特的风格。而我会不断抛出一些奇思异想,MARTIN也会努力诠释他心中对“魅力”的理解。(笑)我们创作的过程不像是在工作,在别人眼里我们可能只是在玩闹或者“摸鱼”。但实际上,很多表演和作品的构思,都是在这种“玩闹”的过程中产生的。大家先不拘一格地提出想法,一旦觉得某个想法可行,就会深入挖掘下去——大概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比如《GO!》的编舞,就是我们五个人在洛杉矶的练习室里,大概只用了两天就快速编排并拍摄完成的。结束后,我们还一起去吃了烤肉,那真是一次成就感爆棚的经历。

在编排《GO!》的舞蹈时,你个人比较注重的部分是什么?
JAMES:我觉得无论是音乐还是舞蹈,hook都非常重要。我希望舞蹈中能包含一些有记忆点的动作。因为如果有人说“我记得那个动作”,我就会特别满足和开心。所以,在设计《GO!》的舞蹈时(示范在副歌部分竖起大拇指并旋转手臂的动作),像这个动作,我更希望当人们想到这段舞蹈时的反应是“我们跳下这个动作怎么样?”或者“这段编舞不错”,而不仅仅是“这个动作好帅”。

但《What You Want》属于慢节奏的boom-bap风格,动作自然也偏慢,这就意味着动作的完成度必须更高,而且要依靠个人魅力和情绪来推进,实际表演难度要比看起来大得多。
JAMES:老实说,从音乐创作营阶段我就有顾虑。当时和Teezo Touchdown一起创作时,听到这首歌的第一反应就是“哇,太棒了”,但同时我也对制作人Supreme Boi和Hiss Noise说:“这首歌很棒,但编舞应该会很难。”结果制作人说:“我们什么舞都能编,有什么不行~”于是我也回答道:“对!什么舞都能编。”(笑)在跑步机上跳舞这个想法是我和表演指导老师聊天时想出来的,而在沙滩上拍摄表演视频这个构思也是大家一起讨论出来的。

虽然预料到会面临困难,但你们选择了从容去应对。
JAMES:我觉得从容的人非常有魅力。因为能自由玩转舞台的人很酷,而且轻松面对困难也是一种难得的能力。我打冰球时的偶像是Patrick Kane,因为他总是出手很快,而且看起来游刃有余。所以,即使面对高难度的音乐,如果能带着从容的心态去感受并演绎,我觉得会更加有魅力。

在《FaSHioN》中,你负责的说唱段落的歌词似乎也讲述了这样的故事。“我的T恤,5 bucks 裤子,1万”,反而将那种“匮乏”以一种充满魅力的方式展现了出来。
JAMES:其实在这首歌诞生之前,我还写过一首叫《东庙》的自作曲,那时候的零花钱比想象中要少得多,(笑)所以写了很多关于“没钱”的词。而且我和朋友们炫耀东西的时候,比起“这个很贵”,更常说的反而是“这两双鞋不到10万韩元就拿下了”这类话题。所以上次和成员们去洛杉矶的时候,大家也都在聊“这个买得好便宜”、“买得真值”。(笑)

一般来说弟弟们会借哥哥的衣服穿,CORTIS里的弟弟们也是这样吗?(笑)
JAMES:以前经常会这样,但现在成员们都有了各自的风格,都自己搭配穿了。不过我偶尔也会把不穿的衣服送给弟弟们。MARTIN是那种不拘小节的性格嘛(笑),我有一次把很喜欢的连帽卫衣借给他穿,结果第二天发现上面溅上了酱汁。我干脆就说“你留着穿吧”,把衣服送给了他。(笑)其实我在私下生活中没太有当哥哥的经验,而且刚来韩国时,也不太适应上下级这种关系。所以比起当大哥,我更想和大家轻松相处。

虽然你说自己平时的性格比较偏个人主义,但实际上一直在认真思考团队的重要性呢。
JAMES:不仅仅是我们CORTIS,每次看到那些帮助我们的工作人员,我都会觉得自己选择这个团队真是太棒了。如果是我孤身作战,视野肯定会很局限。但在和成员们一起接触多元想法的过程中,我感觉每天都能发现新世界。所以,未来我也希望和大家携手同行。得益于前辈们奠定的基础,我们能在资源丰富的优良环境中练习,然而,这也很容易让人陷入舒适区。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这张专辑,把自己的初心,以及我们内心坚守的精神真诚地表达出来。

在专辑的最后一首歌《Lullaby》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种真诚。“睡觉吧 这话我不喜欢 但还是把我哄睡”,这句歌词似乎映照出了完美主义者JAMES的内心世界。
JAMES:是的。说实话,有段时间我思虑过重,甚至会失眠,所以对这句歌词很有共鸣。如果说《FaSHioN》和《What You Want》展现了我们锋芒毕露的一面,那么《Lullaby》则更多呈现出我们内心“脆弱(vulnerable)”的一面,也正因为如此,我非常喜欢这首歌。说实话,我经历的失败比成功更多,所以展现这样的一面也没关系。

我个人在听这张专辑时,觉得这是属于新一代的音乐。就像《GO!》里唱到“我们不需要,其他的sign”,展现出在任何节奏上都能表达自我的自信;在《What You Want》中,则传递出即便身处几近“定型”的世界,仍要“Take what you want”这样的讯息。
JAMES:我第一次去美国时,在洛杉矶观看了Tyler, The Creator的演出,他的专辑不仅拥有非常鲜明的世界观,而且幽默风趣,个人风格也十分突出。我还记得当时自己超级兴奋,和朋友们又哭又笑,万般情绪涌上心头。就像我在欣赏那场演出时仿佛进入了他的世界一样,我想邀请粉丝走进我们的世界。所以,第一次站在粉丝面前时,那种感觉应该会非常特别。在如今这个时代,和粉丝交流的方式非常多样,大家也能像朋友一样相处。我希望能和粉丝们真诚分享我们的这段旅程,共同成长,成为彼此的力量。

Credit
撰文Kim Rieun
采访Kim Rieun
创意总监Kim Minkyoung
现场运营统筹Park Soomin
视觉创意团队Choe Jaehyun, Lee Seungyeop, Noh Wonsun (BIGHIT MUSIC)
摄影Jang Jungwoo
视频Kim Young Dae, Kim Hyun ho (LoCITY)
拍摄助理Jo Yunmi
发型Kim Jeonghyun
妆容Jo Yoonha
造型Park Jiyeon
布景设计BLUEFAST
管理团队Go Jeongeun, Kang Riwoo, Jeong Gibbeum, Lee Taeho, Kim Myeongo, Moon Kwanghyun, Im Sanghyug
Copyright ⓒ Weverse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及发布。